未來人類可能真的可以‘喝西北風’吃飯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論斷,其實正在實驗室和工廠上演利用合成生物技術,科學家們已經改變了淀粉,葡萄糖,蛋白質,人造肉和其他我們想要的物質麥肯錫預測,未來全球70%的產品可以用生物方法生產合成生物產業憑借其強大的科技潛力和產業前景,成為全球高科技地主的必爭之地之一
作為合成生物產業的后起之秀,深圳光明科學城的合成生物產業最近幾年來迅速崛起,已基本完成全產業鏈布局目前中國合成生物產業的半壁江山都集中在光明科學城為什么合成生物產業聚集在明亮的燈光下發展前景如何資本對此怎么看本期資本市場新地理,我們探訪深圳光明科學城的合成生物產業
科研—轉化—工業
亮樣
深圳光明科學城在國內合成生物領域的領先地位歸功于各方面的先行布局,為合成生物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助力深圳光明打造合成生物科研和產業的全球高地深工生物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羅微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7年1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成立2018年,合成生物學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批建設,選址光明科學城2019年1月,深圳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作為深圳市首批基礎研究機構,開啟了筑巢引鳳的新篇章2020年,光明區政府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建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2020年,深圳理工大學成立合成生物學院,為行業持續培養青年人才自成立以來,合成所初步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研究+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流程創新生態鏈
預計今年年底,總投資近10億元的世界首個合成生物場——科學儀器將亮相光明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基礎科學和跨學科前沿研究的公共平臺,是實現科技核心突破的重要利器,也是吸引科學家和企業家在此發展合成生物學的最大動力最近幾年來,合成所從國內外引進了一大批合成生物行業的大牛,帶來了許多世界頂級的商業項目這些早期的布局為合成生物學在深圳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資料顯示,近五年來,我院合成生物學前沿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成果發表在《自然》《自然生物技術》等頂級期刊上正如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所說,在大國競爭中,合成生物學還沒有拉開差距,處于大家并駕齊驅的狀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機遇中國在許多科技領域是跟隨者,但它有機會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導者
光明合成生物產業在勇攀學術高峰的同時,也注重前沿科研成果的轉化,用研究的技術做出現實的產品,即一路下蛋,是科研—轉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創新生態鏈的形象比喻。
白大褂和西裝在同一棟樓里,一個技術問題可能在電梯里溝通就解決了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創新中心上演該中心是光明區政府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作的一棟7層建筑,被改造成樓上樓下的創新創業綜合體樓上的科研人員利用大型設施開展原始創新活動,樓下的創業者進行原始創新的工程技術開發和中試轉化,大大縮短了原始創新到產業轉化的周期這種全國首創的產學研轉化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推廣的47條深圳經驗之一截至2022年6月,創新中心已組織8批81家企業入選,孵化器及后續拓展園區已吸引29家企業入駐
類似樓上樓下的企業
深圳經驗
深圳賽特奧生物是首批入駐創新中心的企業之一公司承擔了科技部十二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規劃等多項研發任務其技術指標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并獲得了20項發明專利首席執行官張表示,進入創新中心是最明智的決定很多儀器都很貴,如果全部自己配置,幾千萬都不夠但是在這里,如果我們想使用儀器,只需要進行相應的注冊,很快就可以獲得使用許可,非常方便
我即將搬出創新中心,心里有很多不舍我也深深地意識到,以前,白胤享受了中心這么多的便利和支持深圳百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崔俊峰感慨道
百銀生物成立于2021年3月10日,同年11月1日在創新中心拎包入住毫不夸張的說,真的是拎包入住該中心為初創企業提供優質的創業環境,開放共享的辦公空間和高端的實驗技術平臺從水電等瑣事到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創新中心都提供一站式服務,不需要企業操心崔俊峰說
白胤生物的另一位創始人是崔俊峰的大學同學鐘超鐘超博士畢業于康乃爾大學,在華府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后工作,2020年回國目前,鐘超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科學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材料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另一個身份是企業家——白胤生物的創始人
依托創新中心的創新創業綜合體樓上樓下模式,鐘超兩個身份的切換速度可以分分鐘計算:7樓是他的實驗室,他帶領課題組在這里進行從0到1,從1到10的原始創新研發,企業需要時,會到位于5樓的百銀生物,指導企業進行從10到100到無窮大的商業應用課題組的醫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和企業的工程師交流
崔俊峰說,在這種模式下,公司享受樓上產業應用研究,樓下企業孵化的便利大家都在同一棟樓,技術交流很方便遇到問題可以馬上面對面交流討論,研究成果的轉化效率是不可想象的
目前,白銀生物是產業創新中心面積最大,員工最多的企業之一開業剛剛一年多,公司團隊30多人,其中博士6人,碩士10多人伴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白銀生物在光明合成生物產業園租賃了4000多平方米的中試基地
羅微介紹說,創新中心的定位是為初創企業服務如果發展到一定規模,需要更大的產業空間,可以申請入駐距離創新中心僅幾公里的專業合成生物產業園,這里不僅有完善的廢液,廢氣,廢渣等處理設施,租金也有很大優惠
根據光明區相關政策,對入駐合成生物產業園的企業連續三年給予最高租金補貼45元/平方米/月,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貼金額500萬元,對估值20億元以上,年產值2億元以上或年納稅1000萬元以上的合成生物企業,可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每家企業每年最高1000萬元的租金補貼。
賽生物是合成生物產業園第一家合成生物企業這家成立于2020年2月的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儀器設備的頭部企業從2022年開始,賽橋生物每個季度都會上市一款旗艦產品,分批交付給客戶公司董事長尚說:光明科技興市,政策支持力度大
競爭投資機構
合成生物學領域正在掀起一股新的創業和投資浪潮根據美國合成生物學媒體Synbiobeta的統計,2021年是有史以來合成生物學創業公司整體投資趨勢最好的一年,投資總額接近180億美元今年,這一紀錄可能會再創新高
在國內,主要投資機構幾乎都在市場上:高軒投資了藍晶微生物,試點生物等紅杉投資了韋偃科技,微結構車間等經緯投資了恩赫生物,微元合成等...一級創投市場的熱情也傳導到了二級市場,如科創板中的凱賽生物,華恒生物等主要產品是生物基尼龍和生物合成氨基酸凱賽生物當時的市盈率達到120.7倍,而2021年4月上市的華恒生物發行價為23.16元/股,最新價格接近125元/股
光明合成生物相關企業也受到資金青睞在過去的24個月里,賽橋生物連續完成了4輪超過2億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經緯創投,德聯資本,水木創投等這家成立剛剛兩年多的企業,估值10億元
基石資本之前投資了華恒生物,最近又投資了白銀生物還有幾個優秀的合成生物學項目正在積極推進首創投資副總裁張志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從實驗室到工廠不容易張志寬表示,基石資本將首先傾向于投資那些商業化道路清晰的公司我們看到很多公司擁有非常先進的技術,但他們缺乏商業化場景或合理的商業模式這類公司往往很容易被賦予虛高的估值,卻缺乏長期為自己造血的能力
其次,希望投資一個背景復雜的團隊從技術角度,希望團隊有跨學科背景,有生物,信息技術,材料科學,AI等相關學科的人才庫從公司運營來看,管理團隊有來自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高級管理成員
合成生物學已經過了實驗室階段如何擴大產量,如何制造合理的產品,如何接觸潛在客戶,是這些新的合成生物公司面臨的共同挑戰如果管理團隊全部來自學界,公司在商業化階段容易踩坑,而如果全部來自業界,則容易在R&D端弱勢,因此擁有復合型背景的高管團隊極為重要張志寬說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基石資本將更注重合成生物學在大化工領域的應用,即合成生物學將取代傳統的化學方法進行制造。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投資機構除了資本還有什么樣的幫助以白銀生物為例,崔俊峰表示,公司目前正處于發展初期,處于關鍵階段一方面,公眾會更加關注自己投資的一些企業,可以提升百銀生物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看中一些與行業密切相關的資本方,可以帶來現成的商機,這是初創企業急需的
值得一提的是,合成所還成立了國內首只合成生物產業基金投資方包括深圳天使媽媽基金,光明引導基金,以及部分社會資本,主要針對合成生物領域的早期優質項目依托合成生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對早期項目的精準把握會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創新中心孵化的企業中,累計估值近100億元,總融資超10億元,布局9大賽道,其中醫療健康賽道9個,總融資近3億元,7個診斷檢測設備與技術賽馬場,總融資1.2億元,生物分子,通路和線路工程5個賽道,總融資超2.5億元,兩個基礎理論,建模與自動化賽馬場,總融資3億元,總融資2000萬元的食品,消費,農業賽馬場2個,總融資近2000萬元的基因合成與組裝,DNA存儲和生物計算1個賽道,1軌道環境與可持續發展,1軌道合成生物產業配套,材料與能源1軌。
人才和場地還是需要補充的。
合成生物學被譽為未來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也是中國在技術曲線上彎道超車的機會在國內,上海,深圳,天津三個城市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發展迅速,其中最典型的是深圳在今年6月深圳出臺的20+8產業政策中,合成生物位列未來八大重點產業之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對合成生物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作為光明區的重點產業,當地政府也不斷加大這一產業的發展力度,并于2021年10月出臺了首個合成生物學國家專項扶持政策,俗稱四個千萬,即重點科技專項扶持最高限額,住房租金補貼最高限額,GMP廠房改造補貼最高限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最高限額,為產業后續發展提供了助力。
對此,羅微表示,過去的成績只能說明光明科學城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一些先發優勢打造任何一個產業高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長期的努力和拼搏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大概需要15到20年的時間
對于企業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來自兩個方面:人才和場地。
合成是一門交叉學科,橫跨生物,工程,計算機,材料,化學,物理等學科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極其稀缺我們只能從各個領域找到特定學科的頂尖研究人才,通過他們的合作研究出我們想要的東西,因為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大的發展,每個板塊都要做到最好,招到最優秀的人,不能有任何短板但在這種用工方式下,企業的人力成本是巨大的崔俊峰說
他認為,推進合成生物產業需要培養人才梯隊,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實施深圳合成生物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光明區,正在建設中的中科院深圳技術大學,前瞻性地設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合成生物學學院,未來將培養從本科到博士的合成生物學專業人才
Setro Bio希望租賃合成生物工業園的工業空間一是有房租補貼等政策紅利,二是可以和同齡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學習,第三,作為專業的合成產業園,所有設施都符合工業標準,為企業省去很多麻煩如果不在園區,像環評,醫療廢物處理這樣的問題,企業可能半年都做不了,所以租個合成生物產業園比較理想但現在工業園太緊張,完全不夠用張對說道
對此,光明發改局透露,將新建和改造100萬平方米專業化產業園,集聚100家以上優質合成生物企業,建設功能更加完善的創新綜合體,發放財政補貼近億元,實現合成生物科學與產業生態0—1—10—100布局,加快科研經濟產出進一步打造一流的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系統構建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體系,供給優質專業一流的產業空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成果產業化基地
羅微表示,目前兩個城區都非常重視合成產業的發展,但希望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能夠更多地了解合成生物和整個生物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這類行業不僅前期研發投入大,而且產值回報周期相對較長,需要社會各界持之以恒,堅定不移的支持,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我們希望在未來,人們一提到合成生物學,就會馬上想到深圳光明,希望把光明科學城打造成全球合成生物學研究和產業的高地羅微告訴記者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