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行至年中,中國房地產市場緩步企穩。上半年,“先揚后抑”的波動式復蘇背后,房地產市場三大信號浮出水面。
低位企穩態勢顯現
2023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熱度先升后降,隨著前期積壓需求在一季度基本釋放完畢,二季度購房者置業情緒下滑,市場回暖腳步放緩。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發現了兩個典型現象:一是4月下旬開始,房企銷售普遍降溫,意向購房需求減少;二是在需求相對強勁的一線城市,部分郊區新盤銷售遇冷。
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9%;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5.3%,銷售額增長1.1%;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同比下降9.8%。總體而言,多項指標同比仍處于下行通道,但較去年全年出現降幅收窄或轉跌為漲等積極變化,市場企穩態勢顯現。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稱,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會保持低位企穩態勢。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也認為,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有望在波動中緩慢復蘇,全年住房銷售仍有可能實現小幅增長,房價低位企穩。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也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投資還會處于低位運行。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逐步到位,房地產投資會逐步回到合理水平。
房地產邁入新發展階段
低位企穩的背后,樓市正在迎來重大轉變。7月以來,多部委發聲,釋放中國樓市進入新階段的信號。
付凌暉日前表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從過去的高速發展轉向平穩發展,這是由房地產市場發展階段變化、市場供求關系調整決定的。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也在稍早之前表示,考慮到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在市場長期過熱階段陸續出臺的政策存在邊際優化空間。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在20多年的快速發展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新房市場規模繼續向上突破的動能減弱。
一是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滿足。當前,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升至約40平方米,城鎮住房存量約400億平方米,戶均接近1.1套住房。二是,人口規模紅利接近尾聲,城鎮化放緩。2022年,中國人口總量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三是居民杠桿率已較高,進一步加杠桿空間有限。根據央行數據,2021年中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為72.2%,已接近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也表示,近兩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主要指標下降,并不僅僅是政策收緊后的周期性下調,更多反映的是房地產市場在2017年前后已進入結構性下行通道。近些年的市場調整,更多是重新回到均衡水平,樓市難像過去一樣出現較大反轉。
短、中、長期相濟“穩樓市”
樓市發展階段變化意味著過去的許多房地產政策已不再適應新需求。從短期來看,有專家認為,過去出于抑制需求過熱考慮出臺的“四限”等行政性措施將因城施策逐步放寬。
從供給端來看,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中新社記者說,下階段,應繼續落實今年年初出臺的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繼續帶動房地產行業現金流、投資、并購重組回到正常發展軌道,平穩、有序推動房企風險市場化出清;推進保交樓工作,解決部分地區紓困資金審批流程長、覆蓋面有限等問題。
樓市發展階段變化還意味著中長期的調整、改革將成為樓市健康發展的關鍵。
房地產企業傳統“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經營模式難以為繼。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說,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治本之策在于“促轉型”,即推動建立良性循環的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
具體來看,龐溟認為,應積極探索基于不動產領域的公募REITs等工具,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房地產業制度成本和融資交易成本,促進涉房企業投融資進一步正常化,穩定房地產行業對宏觀經濟大盤的支撐。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