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林昀肖 北京報道 近日,跨國醫藥巨頭紛紛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在新冠業務市場需求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多家擁有新冠業務的跨國藥企總收入出現明顯下滑,其中輝瑞和默沙東兩家新冠業務巨頭體現尤其明顯。
據輝瑞一季度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183億美元,預計新冠疫苗Comirnaty收入下降導致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下降26%。如不計來自Comirnaty和新冠抗病毒藥物Paxlovid的收入,輝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另一家生產新冠業務巨頭默沙東,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總銷售額為145億美元,同比下降9%。如不包括其抗新冠病毒藥物莫諾拉韋,增長率則為11%。除此之外,羅氏、阿斯利康、GSK也因新冠業務收入減少導致總收入下降。
在受新冠業務影響較小的跨國醫藥巨頭中,艾伯維和BMS主要受專利到期的影響出現營收下滑,艾伯維第一季度凈收入為122.25億美元,按報告基準下降9.7%,其核心產品修美樂受專利到期影響,全球凈收入為35.41億美元,在報告基礎上下降25.2%。BMS一季度報告指出,第一季度營收113.37億美元,同比下滑2.67%,主要受銀屑病藥物Revlimid專利到期及外匯的影響。同時,諾華和賽諾菲在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則出現增長,根據諾華一季度報告,其凈銷售額達130億美元,同比增長3%。賽諾菲一季度報告顯示,其銷售額為102.22億歐元,按CER計算同比增長5.5%。
與此同時,在一季度,裁員潮也正在席卷醫療健康行業,4月26日,擁有醫療健康業務的老牌跨國企業3M公司在其一季報中公布裁員消息稱,3M正在采取重組,將波及全球約6,000個職位,此前其在2023年1月也宣布全球制造職位減少2,500個。同時,安進和強生也在1月和3-4月進行多輪裁員。除此之外,輝瑞、羅氏、賽諾菲、阿斯利康等跨國醫藥巨頭也紛紛宣布裁員。
新冠業務企業營收下降明顯
作為生產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主要企業,輝瑞雖保持較高的收入額,但與去年相比明顯減少。據財報顯示,輝瑞2023年一季度收入總額為18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4億美元,降幅達29%。收入的下降主要由于其新冠疫苗Comirnaty全球收入減少。新冠疫苗Comirnaty和口服藥Paxlovid在一季度的營收為71億美元。如不計Comirnaty和Paxlovid兩項新冠業務,輝瑞營業收入增長5.63億美元,增幅為5%。
輝瑞新冠疫苗Comirnaty在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00億美元,降幅達75%,這主要是由于國際市場的合同交付量和需求下降,以及美國政府合同交付量下降,預計2023年下半年過渡到傳統商業市場銷售額。
在抗病毒藥物方面,一季度Paxlovid收入同比增長28億美元,這主要得益于美國政府合同的最終交付時機有利,預計將于2023年下半年過渡到傳統商業市場。此外,Paxlovid收入上漲的原因還包括中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增加,帶來需求上漲,以及在某些國際市場的上市。
除輝瑞外,因新冠收入下降導致營收下降的跨國巨頭還有羅氏,根據羅氏一季度報告,Q1集團營收153.22億瑞士法郎,由于新冠病毒檢測預期下降,集團銷售額下降3%。羅氏在其報告中表示,新冠業務銷售額下降符合2023財年的預期,同時,在持續投資組合復蘇的推動下,制藥業績增長9%,診斷基礎業務增長4%。
在羅氏2023年一季度的投資組合中,基礎診斷業務同比增長1.46億瑞士法郎,新冠診斷銷售減少16.26億瑞士法郎,醫藥基礎業務增長12.62億瑞士法郎,抗體雞尾酒療法Ronapreve銷售增長0.48億瑞士法郎,阿瓦斯汀、赫賽汀、利妥昔單抗/美羅華銷售下降3.33億瑞士法郎,外匯方面下降6.20億瑞士法郎。
另一家生產新冠抗病毒藥物的巨頭默沙東,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總銷售額為145億美元,同比下降9%。如不包括其抗新冠病毒藥物莫諾拉韋,增長率則為11%。除去莫諾拉韋和外匯影響,其增長率為15%。
在藥品收入方面,默沙東一季度報告顯示,第一季度醫藥業務銷售額下降10%至127億美元,主要原因是病毒學業務和糖尿病業務銷售額下降。如不包括莫諾拉韋,藥品銷售增長14%,不包括莫諾拉韋和外匯的不利影響,藥品銷售增長18%。
默沙東病毒學業務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莫諾拉韋銷售額的下降,其同比下降88%至3.92億美元,這主要由于2022年第一季度在美國和英國市場的銷售額在2023年第一季度沒有再次出現,同時其在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銷售額也出現下降。
默沙東糖尿病領域的銷售額下降,主要體現在JANUVIA和JANUMET(西格列汀和鹽酸二甲雙胍)的合并銷售額下降,其同比下降29%至8.8億美元,這主要是由于多個國際市場的仿制藥競爭以及需求和美國定價。
在腫瘤學和疫苗領域,默沙東銷售額則呈現增長。腫瘤學領域的增長主要受到KEYTRUDA銷售額增長的推動,該季度KEYTRUDA銷售額增長20%,達到58億美元。疫苗的增長反映了GARDASIL疫苗,重組)和GARDASIL 9(人乳頭瘤病毒9價疫苗,重組)的合并銷售額增加,增長35%至20億美元,銷售額增長是由于美國以外市場的強勁需求,尤其在中國,同時,也受益于供應增加和裝運時間。
擁有新冠業務的阿斯利康總收入也出現下降,根據其一季度報告,阿斯利康總收入為108.79億美元,同比下降4%,其中,新冠病毒藥物收入減少14.6億美元。如不包括新冠藥物,其總收入增長15%,產品銷售額增長16%。在藥品收入中,腫瘤藥物總收入增長19%,心血管、腎臟和代謝收入增長22%,呼吸與免疫學收入增長8%,罕見疾病收入增長14%。
阿斯利康2023年一季度核心毛利率為83%,增長4個百分點,反映出利潤率較低的新冠藥物銷售下降和前期生產成本下降,以及向更多專業藥物的融合轉變。阿斯利康核心營業利潤率為36%,上升1個百分點,反映出核心其他營業收入增加2.2億美元,其中包括剝離美國Pulmicort Flexhaler權利的收益。
除此之外,受新冠業務下降影響的還有GSK,根據其一季度報,2023年第一季度GSK營業額按CER計算同比下降8%,其中包括這期間新冠病毒解決方案銷售額13.07億英鎊。不包括新冠病毒解決方案,營業額按CER計算增長10%,其中,在疫苗、特藥和普藥領域表現強勁。
一季報中指出,GSK的主要增長動力包括用于帶狀皰疹、腦膜炎疫苗、口服雙藥方案和長效艾滋病毒藥物的Shingrix、用于免疫學的Benlysta、用于呼吸系統的Nucala和Trelegy,這些藥物總共貢獻40%以上的銷售額。
幾家歡喜幾家愁
新冠業務需求的下降導致多家跨國藥企營收減少,而艾伯維和BMS兩家企業雖未受新冠業務下降波及,但受專利到期的影響也出現業績下滑。艾伯維第一季度凈收入為122.25億美元,按報告基準下降9.7%。其中,免疫學投資組合的全球凈收入為55.87億美元,按報告基準下降9.0%,其核心產品修美樂受專利到期影響,全球凈收入為35.41億美元,在報告基礎上下降25.2%,其中,美國修美樂凈收入為29.48億美元,下降26.1%。此外,Skyrizi全球凈收入13.6億美元,在報告基礎上增長44.7%。
除主要業務免疫學外,艾伯維第一季度來自血液腫瘤學投資組合全球凈收入為14.16億美元,在報告基礎上下降14.0%,其中,Imbruvica全球凈收入為8.78億美元;神經科學業務組合的全球凈收入為16.95億美元,報告基礎上增長13.9%,其中,全球肉毒桿菌治療凈收入為7.19億美元;來自美學產品組合的全球凈收入為13億美元,在報告基礎上下降5.4%,其中,全球肉毒桿菌化妝品凈收入為6.59億美元。
BMS一季度報告指出,第一季度營收113.37億美元,同比下滑2.67%,主要受銀屑病藥物Revlimid專利到期及外匯的影響。不過,其在線產品和新產品組合收入增長強勁,收入增長8%,達到93億美元,經外匯影響調整后增長10%。在線產品主要包括Opdivo和Eliquis,新產品組合主要包括Opdualag、Abecma和Reblozyl,其中PD-1藥物Opdivo營收22.02億美元,同比增長17%;心血管藥Eliquis營收34.23億美元,同比增長8%。
在上述跨國藥企總收入下降的同時,諾華和賽諾菲兩家在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實現同比正增長。根據諾華一季度報,其第一季度凈銷售額達130億美元,同比增長3%,核心營業收入達44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創新藥物 凈銷售額達106億美元,同比增長3%,核心營業收入41億美元,同比增長11%,IM核心利潤率為38.7%,受更高的銷售和生產力計劃推動。諾華主要產品Entresto、Pluvicto、Kesimpta、Kisqali和Scemblix的強勁表現推動其營收增長,同時,諾華旗下業務分支Sandoz凈銷售額達24億美元,同比增長4%。
在重點戰略發展方面,諾華在一季報中指出,其正在轉型成為一家“純粹的”創新藥公司。主要關注五個核心治療領域——心血管、免疫、神經、實體瘤和血液,除化學和生物兩個成熟的技術平臺,諾華考慮持續投資基因和細胞療法、放射配體療法、xRNA三個新興平臺的新技術研發能力和生產規模。
賽諾菲一季度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其銷售額為102.22億歐元,按CER計算同比增長5.5%。其中,特殊護理業務增長18.3%,主要受Dupixent?和罕見病疫苗的推動,Dupixent?Q1營收金額為23.16億歐元,同比增長39.7%;疫苗業務營收11.67億歐元,同比增長15.2%,是由于歐洲助推器、旅行疫苗和新冠疫苗出貨量的恢復;普通藥物營收下降11.4%,主要受Lantus?和投資撤銷的影響,而核心資產增長1.6%;消費者保健業務營收為14.95億歐元,增長11.2%,價格和分期付款是主要貢獻因素。
裁員潮席卷跨國藥企
4月26日,擁有醫療健康業務的老牌跨國企業3M公司在其一季報中公布裁員消息,其中表示,3M正在采取重組行動使其更為精簡和專注,結構重組將縮小公司企業中心的規模,簡化供應鏈,精簡3M的地理區域,減少管理層次,并進一步使業務進入市場的模式與客戶保持一致。這些重組行動預計將涉及所有職能、業務和地區,并將波及全球約6,000個職位,此外還有2023年1月宣布的全球制造職位減少2,500個。3M預計這些動作完成后每年稅前節省7億至9億美元。
除此之外,另一家跨國生物科技巨頭安進也在2023年進行多輪裁員,安進于3月16日表示,將裁員約450人,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不到2%,這是在1月下旬裁員300人后的又一輪裁員。在一份聲明中,該安進將“藥品價格壓力加大和高通脹”列為裁員的原因。
在2023年進行多輪裁員的還有強生,在3月初根據美國聯邦《工人調整和再培訓通知法案》在加利福尼亞州提交的通知,強生計劃于4月底開始在該州裁員352名員工。此外,根據一份報告顯示,強生公司的消費者部門將在其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格林菲爾德工廠裁員57名工人。而此前,在2023年1月,根據紐約州勞工部失業工人計劃辦公室通知,強生進行工廠裁員,64名員工將在2023年1月13日至2023年1月26日的14天內被裁員。
新冠業務下降的輝瑞也在2023年進行裁員,總部位于紐約的輝瑞最近向州和地方就業機構提交WARN文件,其中提出分階段進行的裁員計劃。根據WARN文件,已有25名工人被告知于3月27日起被解雇。另外60人將在4月10日失去工作,其余部分員工在6月19日或之前被解雇。輝瑞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正在重新平衡其內部和外部研究工作,以專注于其具有差異化的領域。
另一家醫藥巨頭羅氏的子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也宣布裁員,該公司在2023年4月初解雇135名員工,約占其員工總數的7%,首席執行官Brian Alexander在4月初發表的一篇博文中表示:“我們最近采用更精簡的組織結構。這種新的運營模式提高了我們的敏捷性、戰略清晰度和優先級。”
此外,賽諾菲于2023年1月在印度兩個疫苗生產基地裁員約800人。渤健自2022年裁員后,又于2023年4月11日開啟新一輪的裁員。該公司發言人稱,裁員是出于公司業務戰略和收支調整,但拒絕透露裁員的具體數量以及受影響的崗位類型。除此之外,賽默飛、拜耳、阿斯利康、波士頓科學等多家跨國藥械企業也于2023年發布裁員消息。
聲明: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猜你喜歡
-
游客在進入北京環球度假區時須核驗北京健康
具體如下:北京環球度假區繼續按照相關政府部門的限流要求,以預約入園的形式加強人流動態監測和...詳情
2022-04-28
-
杭州湘湖的草坪人氣很高不少人在這里搭帳篷
湘湖邊亂搭帳篷,煞了春日風景景區出臺最新政策,將設置臨時帳篷搭建區,后續還要增設露營服務區...詳情
2022-04-14
-
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
題:南非徐霞客在云南:從行萬里路到吃百碗米線的文化之旅杜安睿來自南非,是一名國際注冊會計師...詳情
2022-04-10
-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
廣州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雙層觀光巴士全部停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1日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詳情
2022-03-22